English

袁隆平的世纪梦

1999-04-12 来源:光明日报 徐炯权 我有话说

一九九八年底,某评估事务所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品牌价值评估为一千亿元人民币。消息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九八七年,作为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的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育种的第二战略攻关。通过又一个九年的探索,袁隆平终于研制出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种组合,其优势比三系法品种间杂交增产百分之二十,比常规稻增产百分之四十,且米质优。这一重大突破,使我国水稻育种居国际领先地位。一九九八年,两系法杂交早稻品种“香两优六十八”在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试种示范:每亩单产五百公斤以上,并且缩短生育期五至十天,解决了长江流域早稻“优而不早”的矛盾。

“三系法”、“两系法”都是通过制种来形成杂交稻的强优组合。目前,袁隆平正在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系的试验。这种方式可以将杂种一代的优势固定下来,同时借助遗传工程,有可能培育出边缘杂交水稻,甚至属间杂交水稻。

一九九七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农科院合作选育了两个超高产亚种间苗头组合,其中一个在江苏试种三点六亩,平均亩产高达八百八十四公斤,比国际水稻所制定的超级育种计划提前六年达标。为此,袁隆平激动不已。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论文中,袁隆平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利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的技术路线。一九九八年八月,他又在北京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上作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这项将遗传学应用于农业的先进技术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为了使“超级杂交水稻”能早日得到推广,今年以来,袁隆平组织专家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机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还制定了相应的招标管理措施和重奖政策。他自己几乎每天都要下到试验田。过度劳累,长期的风吹日晒,使他又黑又瘦,与农民没有半点区别。有一次,他去湖北黄冈,农民们听说袁隆平来了,奔走相告,纷纷赶来拜见。袁隆平出来了,当他伸出与农民一样粗糙、黝黑的手时,农民兄弟无不惊讶:“袁教授,你咋比我们还黑呢?”面对一双双不解的眼睛,袁隆平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嘛。再说,我天生是个铁骨人,长不胖的。”

袁隆平十分重视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为了促进杂交水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他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的一点五万美元全部捐出来,设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他还把自己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的每年一点五万美元顾问费捐出来,作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所长基金”,专门用于资助科研项目。袁隆平深知未来的农业必须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继续领先。考虑到未来,袁隆平不断地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有高级研究人员近三十名,还成长起来一大批硕士研究生,输送了五名年轻科技人员出国深造。其中一名留学博士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的QTL基因位点,每一个基因位点具有比现在高产杂交稻威优六十四增产百分之二十的效应,采用分子技术加以利用,势必又将引发水稻育种上的新突破。

袁隆平很想实现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水稻”育成;二是让杂交水稻新成果走向世界。现在,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同行们的鼎力相助,“超级杂交稻”的成功指日可待,预计在二○○二年可以拿出成果。他说:如果按下个世纪初每年推广超级杂交稻一亿亩,每亩增产一百五十公斤计算,可每年增产粮食一百五十亿公斤。”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也是他的历史使命。这些年来,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的袁隆平,每年去印度或缅甸等国指导杂交水稻技术。他还派出了中心的专家赴越南、孟加拉国进行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当地的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一至二吨,一九九七年,越南、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十万公顷和二十万公顷。实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杂交水稻新成果再次影响世界,是袁隆平的宏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